close
原本早上把自己泡在Starbucks,
打算把水平線這短篇故事做個ending,
並在下午出去玩樂前,順便起草下一篇故事。
不過早上閱讀到《The New York Times》一篇最新的報導後,
我想先花一些時間談論這。
這一篇報導是引述一份針對美國15所商學院學生,調查結論是,
影響商學院學生求職最大的誘因是「具挑戰性,並富有多元工作責任」,
且比例高達64%,而「薪資報酬」佔第二位,比例是不到半數的48%,
另外第三位是「工作與生活的均衡」。
原文於以下網址:http://tinyurl.com/6dwvuw
真的,這數據很令我意外。
安隆風暴的電影畫面仍清晰地在我腦海裡呈現,
如果這項調查不是研究方法值得懷疑的話,
只能說美國的商學院學生價值觀正在改變了。
如果針對中國及台灣商管學院學生進行這個研究,
我個人猜測第一位一定是「薪資報酬」,至於其次是哪個選項,
it doesn't matter, 因為第二位一定遠低於「薪資報酬」。
如果第二位只有20%,而第一位是70%,你會在意第二位是什麼嗎?
當然,我在沒有數據支持下卻又這麼果斷直言,大家一定會有所質疑。
但如果你現在是商學院學生或已畢業於商學院,
不彷注意一下身旁同學朋友們的聊天內容,
大部份只會談論哪一家公司薪資報酬高、哪一家公司福利好,
很少會聽到有人充滿熱情地跟你說:我要去做挑戰性超高的工作!
我因為工作的關係,多年來接觸這麼多商管學院的大學及碩博士學生,
這種案例雖然有,不過實在是少之又少。
當然,含蓄的東方人不見得會講的如此直接,
他們可能會說:「我畢業後要去鴻海、花旗,這種偉大的世界公司!」
但基本上這不代表他有強烈的企圖心去挑戰未來。
不信的話,你可以進一步問他為什麼想進這些公司,
他會回答:「薪水高、福利好。」然後頂多補述一句:「不過好像蠻操的。」
See it?
不過商管學生會這麼想,其實不能因此就說他們格局太小、太過勢利。
他們之所以會這麼想,只不過是反應社會價值觀罷了。
先說我們的成長背景吧,我們從小就會聽到長輩說:
「你未來當醫生吧!醫生既高薪又穩定」、
「你去讀電機系吧!科技新貴薪水高、福利好」、
「你去當老師吧!老師薪水穩定,且上班時間不長,又有寒暑假」…
但這未必是我們想要的人生呀!
到頭來,社會上出現許多沒有醫德的醫生、
還有人花了大半心血在科技園區,然後一直在質疑:這就是我的人生嗎?
或是對教育沒有熱忱、只想作研究、作計畫賺錢,但不會對學生付諸關懷的老師。
這還是我們上一代,而我們自己呢?
我們這些出社會的人在與同學朋友相聚時,討論不也是這些話題嗎?
「某某某在鴻海工作很爽耶!薪水很高」、「某某某年終領真多」…
就因為我們念茲在茲的就是薪資多少、年終多少時,我們也創造了一種需求,
一種好讓媒體大篇幅地報導公司福利來滿足我們這方面資訊與比較的需求。
因此,每年農曆過年前,你會看到新聞又在報導鴻海尾牙花了幾億,
或某房地產超級業務員領了十三個月的年終之類的,媒體不過在滿足我們罷了。
有時候,我完全搞不懂花三分鐘看這種新聞意義在哪,
與其看郭台銘跟林志玲跳舞,我寧可把這三分鐘拿去陪我家的泡菜玩樂。
這令我想到哈佛商學院教授David E. Bell在學期最後一堂課對學生的演說,
我把部份內容引述於後(底下藍底斜體字部份)。
對全文有興趣的,請翻閱Daisy Wademan著的《Remember Who You Are》,
國內書名為《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譚家瑜譯,天下雜誌出版。
幾年後,
各位將會收到哈佛大學盛情邀請你們重返母校參加第五屆校友聚會的一封信。
信中會描述校方安排的晚宴菜色和酒會形式,
還會刊登一籮筐參加過盛會的歷屆校友拍攝的光鮮照片,
他們身上都穿著印有校徽的衣服,臉上都掛滿興奮的笑容。
千萬別去。
如果我對你們只有一句忠告,就是這句話了。各位還是乖乖待在家吧。
置身這種場合,會讓你無比焦慮,沒來由地擔心自己的事業成就和存在價值。
更糟的是,光是設想五年以後的聚會場景,還會影響今日你所做的種種決定。
許多天資聰穎、才高八斗的人就這樣把光陰浪費在名聲響亮、有利可圖的職業上,
而那些職業既不符合他們的志趣,也不能幫他們達到自己真正想要完成的目標。
幸好此種情況還有藥救。
只要學習改變對冒險的首法,就能增強你對冒險的耐受程度,
而扭轉觀念的第一步,就是意志堅決地把那封邀請函直接扔進垃圾桶,
不管內容寫得多麼天花亂墜,拒絕參加第五屆校友聚會,第十屆聚會也可以免了。
那第十五屆聚會呢?
照樣封殺。
拉大格局,規劃生涯。
第一,先認真思索自己想從工作之中得到哪一類的報酬、換來什麼樣的好處,
然後就專心尋找最有可能滿足這兩項要求的職業。
第二,不在乎各種選擇後果。
第三,在準備航向未知海域時,我把目光放得很遠,
心裡想著我還有數十寒暑可以完成要追求的目標。
重點在於,各位即使照著我的話去做,也還是要用一種高瞻遠矚的態度來做生涯規劃。
不要一逮著機會,就不眠不休,做牛做馬,把自己搞得慘不忍睹。
給自己定個時間限制,不管是當發明定也好,當企業家也好,
都不要時間跑去兜售沒有銷路的產品、替不會鴻圖大展的公司賣命。
先認定你這輩子總要經歷幾番風雨,
然後心甘情願花個數年功夫等待收成,時間一到就別再等下去。
如果你已活到一把年紀,為了爬上你想要的高位幾度在大浪裡翻滾,
結果還是爬不到那個位置,那就退休吧。
忘掉自己夢寐以求的職位,打打高爾夫,永遠不回頭。
不久後,你又會收到一份熱絡的請柬,邀你回母校參加第二十五屆校友聚會。
這一次,我認為你該赴約。
看完這故事,再回頭看今天這則美國MBA的報導時,
是否給你一些不一樣的想法呢?
如果你是學生,不彷在星期天的早晨思考一下你想追求的是什麼吧,
不要受媒體報導或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他們並不需要為你的人生負責。
如果你跟我一樣都已經出社會了,那麼你的一言一行都是身旁青年晚輩的學習範例,
勿將我們的價值觀硬要他們接受,讓他們多多摸索自己想要的吧!
附註:
我覺得Daisy Wademan著的《Remember Who You Are》這本書蠻棒的!
非常建議大家有空去圖書館借這本書閱讀。
不過這種書除了自己閱讀外,也很適合送人,不彷買一本放在你的書櫃吧!
http://www.cwbook.com.tw/common/book.jsp?productID=252
我喜好這本書的程度,可以從文章頻繁引用的次數看出,
以下這幾篇文章都有引述到這本書中平易近人,卻又值得省思的故事:
http://www.wretch.cc/blog/rodvader&article_id=11260992
http://www.wretch.cc/blog/rodvader&article_id=11237482
http://www.wretch.cc/blog/rodvader&article_id=11232837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